2024年3月11日 星期一

二次戰後臺灣經典建築設計圖說徵集及數位化

國立臺灣博物館> http://www.ntm.gov.tw/

國立臺灣博物館【粉絲專頁】

國立臺灣博物館 臺灣現代建築圖說


「從想像到落實」紀錄片臺博館首映 曝光臺灣現代經典建築從設計到興建的故事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311 09:46:48) 臺灣有許多現代經典建築,每一座都承載著獨特的故事與意義,為引領國人認識並理解臺灣現代建築的演變及魅力,財團法人臺灣博物館文教基金會、國立臺灣博物館及社團法人台灣現代建築學會合作推出「從想像到落實:臺灣現代經典建築與圖說紀錄片」,透過建築實景、轉譯專業建築圖說資料、專家導引及動態模型製作等,記錄臺南菁寮聖十字堂的簡約雅致、臺北聖心女子大學的氣勢恢宏、高雄三信家商波浪大樓的前衛創新及臺北醫學大學富有未來感的設計。

紀錄片拍攝計畫由文化部指導,社團法人台灣現代建築學會理事王俊雄及徐昌志主持,由木喬音像整合製作有限公司拍攝,耗時3年取材製作。今(9)日於臺博館本館大廳舉辦首映會及映後座談,臺博基金會執行長洪世佑、台灣現代建築學會理事王俊雄及徐昌志、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王俊傑、國立清華大學教授吳光庭、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褚明仁、立法院委員吳思瑤、聖心女中董事長林沛英及導演吳靜怡及多位建築產學界代表均出席。

洪世佑致詞時表示,臺博文教基金會自2020年開始與臺博館及台灣現代建築學會合作,迄今已完成了4本建築文化專題研究及4支建築紀錄片,專題研究正陸續出版,而建築紀錄片就是本次首映會的主角!

洪世佑特別感謝吳靜怡導演的團隊,運用專業和豐富的經驗,將專業性很高的建築設計拍成好看的影片,幫助觀眾理解建築背後設計的原理與巧思。

王俊雄表示,台灣現代建築學會從2006年開始,與臺博館共同推動「二次戰後臺灣經典建築設計圖說徵集計畫」,經過許多人共同努力,還有好運氣才能集結優秀的團隊。徵集計畫在整個亞洲來看,算是走在最前面,不止蒐集史獻資料,還有積極推動多向度的加值運用。

「從想像到落實」系列紀錄片共有4支影片,探討臺南菁寮聖十字堂、臺北聖心女子大學、高雄三信家商波浪大樓及臺北醫學大學等建築群的故事,以從建築設計圖說檔案出發,以此理解建築師如何想像建築,以及如何在現實建造過程中,因應需求、材料、細節、施工技術、地理環境等不同原因改變,完成最終建造結果。

4個案例中有2個案例是外國建築師的作品,分別是臺南菁寮聖十字堂德籍建築師哥特佛萊德・波姆(Gottfried Bohm)與臺北聖心女子大學日籍建築師丹下健三(Kenzō Tange),兩位都是曾經獲得建築獎最高榮譽普立茲獎的得主。由此可以看見不同文化背景建築師如何在異地實踐建築的理想,以及如何適應在地的風土及技術條件作調整,從而激盪出精彩的建築表現。

高雄三信家商波浪大樓建築師陳仁和與臺北醫學大學形態學、教學及實驗大樓的建築師吳明修,兩人都受過日本建築教育的影響頗深,且重視建築的細節,像是在落水頭與遮陽板等部分便有許多巧妙設計,這些都可在影片中得知建築師的設計考量。兩個學校建築也乘載了二代人的課堂記憶,成為理解過去大專教育與建築文化關係的線索。

「從想像到落實」系列紀錄片將於3月23日至6月30日於北美館「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展播出,未來也將在TaiwanPlus平台上架,歡迎有興趣民眾多多支持觀賞,認識並理解臺灣現代建築的演變及文化特色,領略建築技藝之美與其設計思想內涵。
高雄三信家商波浪大樓(施工圖說)
高雄三信家商波浪大樓(施工圖說)臺南菁寮聖十字堂(施工圖說)
臺南菁寮聖十字堂(施工圖說)臺北醫學大學(施工圖說)
臺北醫學大學(施工圖說)臺北聖心女子大學(今聖心女中)(施工圖說)
臺北聖心女子大學(今聖心女中)(施工圖說)臺博基金會執行長洪世佑(左3)、台灣現代建築學會理事王俊雄(右1)、北美館館長王俊傑(左2)及紀錄片拍攝團隊代表共同發布「從想像到落實」臺灣現代經典建築紀錄片
臺博基金會執行長洪世佑(左3)、台灣現代建築學會理事王俊雄(右1)、北美館館長王俊傑(左2)及紀錄片拍攝團隊代表共同發布「從想像到落實」臺灣現代經典建築紀錄片

研究報告




二戰後臺灣經典建築圖說資料庫    http://docomomo.ntm.gov.tw


 

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中華民國41年9月起編號)中華民國105年4月6日印發

院總第887號   政府提案第15350號之336


案由:文化部函,為105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決議,檢送臺灣博物館「二次戰後臺灣經典建築設計圖說徵集及數位化」最新辦理進度及推廣報告,請查照案。

文化部函

受文者:立法院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105128
發文字號:文源字第1053003130
速別:普通件
密等及解密條件或保密期限:普通
附件:如主旨

主旨:檢送本部105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第22款第1項通過決議第56案有關本部所屬國立臺灣博物館「二次戰後臺灣經典建築設計圖說徵集及數位化」最新辦理進度及推廣報告1份,請查照。

說明:依105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審查總報告第22款第1項通過決議第56案辦理。
正本:立法院
副本: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國立臺灣博物館、本部國會聯絡組、本部主計處、本部文化資源司(均含附件)



國立臺灣博物館「二次戰後臺灣經典建築設計圖說徵集及數位化計畫概要及展望」最新辦理進度及推廣報告
有關立法院審議105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之主決議,鄭麗君委員提案請本部於三個月內提送國立臺灣博物館「二次戰後臺灣經典建築設計圖說徵集及數位化計畫」最新辦理進度及其推廣情形,說明如下:

一、徵集計畫之緣起與推展
臺灣建築發展在二次大戰後,已轉換成迥異於日本時代的全新建築風格、專業認知與工作方法。這種新的建築專業發展迄今已70年,其轉變過程皆記錄在建築作品及其相關設計圖說上。尤其設計圖說記錄了建築師創作的第一手資訊,對於二次戰後建築師專業變化的瞭解與詮釋,是重要的一手史料,從專業經驗傳承與延續來說,這些設計圖說更是珍貴。
隨著環境急遽變遷與城市快速成長,不但許多具有經典建築意義與價值的建築作品面臨了拆除的命運,加上元老建築師相繼退休甚至凋零,極為珍貴的設計圖說史料也正在快速地消失散佚當中。意識到搶救這些珍貴建築設計圖說的急迫性與必要性,本部國立臺灣博物館(以下簡稱臺博館)自民國96年起,分年度委託建築專業者執行戰後臺灣經典建築圖說之徵集與相關研究,為保存戰後臺灣建築最珍貴的一批史料而努力。
相關執行過程與成果簡列如下:
()民國9697年度
臺博館專案委託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由吳光庭擔任計畫主持人,執行「國立臺灣博物館二次戰後臺灣經典建築設計圖說徵集研究計畫」。1
該年度計畫執行重點在建構徵集程序與架構,並搶救珍貴、受損的2,012筆設計圖說,包含王大閎、王秋華、潘冀、漢寶德等前輩建築師的重要作品。
()民國9798年度
臺博館專案委託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由吳光庭擔任計畫主持人,執行「國立臺灣博物館97年度二次戰後臺灣經典建築設計圖說收集研究計畫」。2
該年度計畫在第一階段建立之基礎上續行徵集設計圖說。由於各方反應熱烈,本案計畫推展順利,徵集成果遠超過預期,最後共徵集5萬餘筆設計圖說與相關資料。其中包括高而潘建築師畢生心血8千餘張設計圖說、高雄陳仁和建築師畢生6千餘張設計圖說、臺南後壁菁寮聖十字堂之設計原圖與當時照片一批、臺北中山北路聖多福教堂設計原圖(影印稿)以及臺東公東高工設計原圖與當時施工照片等,暨向臺灣大學總務處營繕組商借臺大校園建築營繕檔案約2萬餘件。
此外,該年度另一主軸為元老建築師之口述歷史影像紀錄,邀請包括張昌華(98年逝世)、蔡柏鋒、高而潘、洪一鶴、陳邁、吳明修(103年逝世)、漢寶德(103年逝世)、王秋華等前輩,各進行長達三小時之口述歷史影像紀錄。
()民國99100年度
臺博館專案委託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由吳光庭擔任計畫主持人,執行「國立臺灣博物館99年度二次戰後臺灣經典建築設計圖說收集研究計畫」。3
該年度向吳明修、吳增榮與陳邁等前輩建築師徵集圖說,以及獲得蔡柏鋒建築師的後續捐贈等。在機構方面,向天主教臺南主教區(菁寮聖十字架堂)、聖公會、聖約翰科技大學降臨堂、臺北士林牧愛堂、臺北醫學大學、退輔會榮民森林保育處與兩廳院等機構徵集圖說。
()民國100101年度
該年度執行重點在臺博館圖說徵集數位化之制度面建置,包括圖庫、掃描工作室等硬體空間設備之整備,軟體資料庫之建置,以及相關數位化保存設備之採購與調校等,該年度並未以專案委託方式辦理。
()民國102103年度
臺博館專案委託臺灣現代建築學會,由王俊雄擔任主持人,執行「國立臺灣博物館二次戰後臺灣經典建築設計圖說徵集及數位化計畫」。4
該年度徵集陳其寬建築師約8千多筆圖說,吳明修建築師後續捐贈3千多筆圖說資料,並向臺北醫學大學徵集文件資料4千餘筆。本階段持續進行圖說徵集、圖說掃描數位化、後設資料建立、資料庫網站建置與上網公開等作業。本階段計畫重點已不在圖說之徵集,而是已徵得圖說之數位、後設資料填寫,資料上網公開以及其後續應用。
()民國104年度
本年度執行重點在臺博館圖庫、入藏圖說之整理,掃描工作室、資料庫及相關數位化保存設備之維護等。

二、硬體之建構與制度之建構
()圖庫、掃描工作室、資料庫建置
持續徵集圖說外,臺博館亦同步建置具有恆溫恆濕設備之典藏圖庫以收藏這些重要圖說。民國99年於臺博館徐州庫房地下二樓首先建置圖庫,以做為完成數位化掃描圖說之儲放庫房,設A0圖櫃12部、A1圖櫃5部。2014年配合臺博館庫房調整,將圖庫搬遷至臺博館青田庫房五樓及二樓;合計有A0圖櫃17部、A1圖櫃5部。
100年起於安和路建置圖說掃描工作站,並自德國採購可掃描A0尺寸原圖的大型掃描儀器,進行掃描工作。102年將安和路工作站搬遷至青田庫房一樓,建置青田掃描工作室,除A0大圖掃描器外,另有A3掃描器1部、135幻燈片掃描器1部、工作站電腦2部。
在資料庫建置方面,於臺博館館前大樓4樓電腦機房內建置NAS資訊儲存設備,目前容量為15TB,以備圖說檔案之儲存。
()制定作業原則
臺博館於1017月制定完成「國立臺灣博物館現代建築圖說徵集暨管理作業原則」共194附件,包括:諮詢小組、圖說徵集原則、圖說蒐藏原則、圖說原件管理、工作室及圖庫管理、數位化應用等內容,以作為徵圖計畫之相關規範。

三、徵集成果統計
自民國96年起至104年止,臺博館推動「國立臺灣博物館二次戰後臺灣經典建築設計圖說徵集及數位化計畫」,經由建築師本人或家屬、相關機構的協助,以捐贈、商借、寄存、價購等不同模式,陸續徵集了10萬筆以上的圖說、文件、照片、契約等等現代建築相關文獻史料,現有約75千件實體圖說收藏於該館青田庫房內。各年度徵集數量簡列如下表:




1 二戰後經典建築圖說徵集數量簡表(迄10410月止)
徵集時間
捐贈
商借
寄存
購藏
合計
96-97
928
64
212
808
2,012
98-99
30,415
22,600
0
0
53,015
100-101
18,907
2,237
7,593
0
28,737
103-104
16,251
0
0
0
16,251
各年度徵集總計
66,501
24,901
7,805
808
100,015
來源:臺博館製表

四、數位化及後設資料成果
進行徵集的同時,臺博館也啟動「二次戰後臺灣經典建築設計圖說數位化影像掃描」計畫,將這些設計圖說掃描成數位影像,以便日後相關學術研究及資訊交流使用。
數位化實為本計畫之要徑,這些圖說資料非經數位化則難以進行後設資料填寫與詮釋工作,更不易被研究、推廣及運用。97年至99年間採用專案委外方式,由臺灣資料縮影公司派駐人力及設備,到館進行數位化掃描及掃描檔案清冊之建立作業,掃描標準為600dpi之典藏級tiff圖檔。
惟前述方式耗費甚鉅,經評估後,101年臺博館自行購置德國製A0大圖掃描機,試行掃描後,102年由臺灣現代建築學會納入計畫執行掃描。
各年度掃描數量簡列如下表:



2 二戰後經典建築圖說掃描數量簡表(迄10410月止)
掃描時間
掃描方式
掃描數量
97-98
委外辦理
5,661
99-101
委外辦理
7,741
102-103
自行採購設備,專案辦理
15,204
各年度掃描數量總計
28,606
來源:臺博館製表
已數位化之圖說,則邀集10餘個國內不同專長之建築學者、建築師等產學團隊,進行其後設資料的撰寫工作。截至目前為止,已完成8,002筆圖說之後設資料填寫工作。

五、階段性成果之應用
()網站建置
此為我國首創之戰後現代建築圖說資料庫,已於103年建置完成「二次戰後臺灣經典建築設計圖說」資料庫(網址http//docomomo.ntm .gov .tw),現收錄圖說檔案與後設資料計8,002筆,已對外公開可供一般觀眾查閱。
()策辦「原鄉與現代」特展
98421日至75日於臺博館102展廳舉辦「原鄉與現代─臺灣戰後建築文件展」,展出內容包括臺北聖多福天主教堂、臺南大同教巴哈伊中心、臺南縣後壁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國父紀念館競圖計畫案、1970年大阪萬國博覽會中國館、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中心等精選36件建築作品,展出歷史照片、文字、圖稿、模型、建築攝影、訪談紀錄片等,立體化地呈現該時代的建築文化脈絡。配合舉辦前輩建築師感謝儀式、周末建築專家導覽、專題講座等。同年711日至1122日於高雄市立美術館辦理高雄巡迴展。
該展覽除推廣保存臺灣當代珍貴的設計圖說的觀念與工作,更藉此展覽呈現二次戰後臺灣建築多樣的面貌。
()舉辦研討會
10041日至3日,於臺北市立美術館及臺博館土銀展示館舉辦「2011東亞現代建築記錄與維護國際研討會」。計有比利時、日本、南韓、新加坡等各國學者及我國建築學各界約180人與會,舉辦2場專題演講、5場圓桌會議、發表7篇論文,並宣布籌劃成立「臺灣現代建築學會」。
10215日至6日,於臺博館土銀展示館舉辦主題為「海洋現代性與構築文化」國際研討會,發表三場圓桌討論,計有來自比利時、香港、中國、新加坡等各國學者及我國建築學各界約100人與會。
()出版
已出版之相關專書,包括:100年《國立臺灣博物館二次戰後臺灣經典建築設計圖說徵集研究計畫報告》(臺博系統調查研究系統叢書16)、101年《2011東亞現代建築紀錄與維護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博系統研討會論文集3)等。
()其他應用
已入藏之建築圖說,已有部分因建築師、業主或管理單位之建築修繕需要,由臺博館借出原件或提供數位檔之情形,例如在103年因成功大學資訊工程館維修需求,而出借吳明修建築師之設計圖說原件;因退輔會森林保育處調查地下管線之需求,而提供明池山莊之設計圖說檔案。
另臺北市立美術館為辦理建築落成30周年展覽及出版專書所需,由臺博館提供高而潘建築師之設計圖說檔案等。吳明修建築師於1031030日逝世後,該事務所為舉辦吳建築師紀念展(11/0811/10),請臺博館協辦並提供設計圖說檔案等等。

六、最新執行情形及後續發展方向
本計畫自96年起執行迄今已逾8年,徵得10萬件(包括75千件原件)圖說文獻,其中不乏重量級前輩建築師的重要作品,成效尚稱豐碩,且在現代建築文件保存維護的成就上,已領先日、韓、中、星等東亞地區。
惟這些圖說之進一步應用、推廣、研究的後續任務,受限於數位化之進度。數位化實為本計畫之要徑,目前圖說數位化之進度僅達28%,遠遠落後於徵集進度,數位化後方能進行後設資料之撰寫與詮釋,後設詮釋後方能上網公開應用。
因尚未數位化之7萬件圖說紙本之數量龐大,仍需投入大量人力、經費與時間進行全面掃描數位化,以每年掃描15千筆推估,完成數位化仍須5年以上時間。綜上,本案後續發展方向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與第三部門合作,加速進行數位化
因政府預算逐年緊縮,為及早因應經費不足之問題,臺博館於104年開始尋求與民間基金會等第三部門合作進行圖說數位化之可行性。
該館與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經過數度商議,已簽訂合作協議書,兩造將自10511日至1231日,展開為期一年的合作,由臺博館提供工作空間、原始圖說及大圖掃描儀等數位化設備;由忠泰基金會人員組編工作團隊進駐,以加速進行圖說數位化作業。
1041117日邀集建築學者專家召開第一次工作會議,確認後續數位化之方向與操作實務,同年12月忠泰基金會人員將開始進駐臺博館青田工作室,完成數位化工作之準備。
()推動與建築產學界合作,進行後設詮釋及研究
既有圖說數位化掃描後,仍待專業者針對圖說進行深入詮釋,方可轉化為廣泛之研究材料。如何擴大並深化參與層面,使國內外建築產官學界關注並參與本計畫之詮釋工作,為後續重要目標。
臺博館除持續與臺灣現代建築學會、臺灣文化資產學會等文資、建築相關學會社團成員聯繫,邀請其加入圖說詮釋及相關研究工作外,亦鼓勵該館研究人員進行與戰後經典建築圖說有關之學術研究並發表論文,103年度自行研究計畫計有2篇,104年自行研究計畫有1篇,另於104年發表研討會論文1篇。
()持續建置並增補資料庫網站,完善研究資源
臺博館除持續維護「二次戰後臺灣經典建築設計圖說」資料庫外,並計畫逐步將新增詮釋成果上網增補,改善查詢閱覽介面等,以完善研究資源。
()推動通俗化、生活化的教育推廣
臺博館除持續推動相關書籍出版、以既有素材策辦展覽、應各界需求提供圖說檔案以加值應用外,如何能更通俗化、生活化,將圖說應用於博物館之教育推廣,更是未來的目標。
該館初步規劃以「線上展示」概念建置推廣網站,將圖說的故事、價值、與我國整體發展演進的關聯、與日常生活的關係,以淺白生動而有趣的方式,將建築師們畢生心血,利用網站等媒介,推廣為全民所認識及理解,以普及本計畫成果。目前臺博館已委請中原大學建築系徐昌志教授等提出規劃構想中。


1:本計畫成果報告書於2011出版(吳光庭、王俊雄、謝明達,20112007),臺灣博物館系統調查研究叢書第16號。

2: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吳光庭計畫主持),2009《國立臺灣博物館97年度二次戰後臺灣經典建築設計圖說收集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書。

3: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吳光庭計畫主持),2011《國立臺灣博物館99年度二次戰後臺灣經典建築設計圖說收集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書。

4:臺灣現代建築學會(王俊雄計畫主持),2014《國立臺灣博物館二次戰後臺灣經典建築設計圖說徵集及數位化計畫》成果報告書。



研究報告



2013-07-07
珍惜臺灣土地綻放的建築美學 龍應台視察經典建築圖稿 推崇王大閎家族在民國史意義

文化部長龍應台十七日下午邀請高齡96歲的前輩建築師王大閎先生,一同前往國立臺灣博物館土銀展示館,檢視館藏的王大閎建築設計圖稿原件,包括重要經典作品國立國父紀念館、虹廬、登月紀念碑、外交部辦公大樓等超過四十年的珍貴手稿,對王大閎建築師表達由衷敬意。龍應台表示,王大閎設計的建築空間孕育了國人氣質,「我們應該珍惜自己泥土上所綻放出來的建築美學」。龍應台也指出,王大閎家族祖孫三代都是時代人物,祖父王煜初是思想啟蒙者、父親王寵惠是中華民國法制奠基者、王大閎則是建築美學開拓者,「一家三代與中華民國史、台灣發展史息息相關!」


王大閎建築師是臺灣近代建築界的代表人物,也是第一代接受西方教育的華人建築師,擁有「永恆的建築詩人」美譽,作品糅合東方文化內涵與西方現代建築特色,透過建築傳遞人文精神,體用合一,獲得高度評價。

龍部長十多年前,於臺北市推動古蹟文資與建築風貌保存時,就曾經注意到王大閎先生的傑出作品,而在香港蒐集民國史料時,更發現大量王寵惠、王煜初的豐富事蹟。龍應台表示,王大閎先生的父親王寵惠擔任過外交部長、司法總長、也是聯合國憲章的共同創作人之一。而祖父王煜初牧師更是國父孫中山先生在香港尋求革命與宗教思想出路時的重要啟蒙者,「王大閎家族每一代都是時代指標人物」。龍部長幾個月前聽取臺灣博物館業務簡報時,發現館內蒐藏九萬多筆的臺灣經典建築圖稿原件裡頭,就有豐富的王大閎先生重要作品,就希望鄭重邀請王建築師一同檢視這批珍貴圖稿,因而促成這場深具歷史文化意義的見面會。

龍應台部長抵達土銀展示館圖稿展示現場時,特別趨前向王大閎先生致意,也謝謝家人王守正建築師、建築學者郭肇立、王俊雄、徐明松等的出席。儘管年事已高,王大閎先生當聽到龍部長在他耳邊提及國父紀念館、虹盧等代表作品時,臉上頓時立刻有了回應,嘴裡也跟著覆誦著「虹盧」,充分感受到龍部長對其建築文化貢獻的敬重。

隨後龍部長與王大閎先生一同細看國父紀念館、虹盧、登月紀念碑、外交部大樓等作品設計圖稿。四十多年前的藍曬圖上,看到打方格線框裡,王大閎徒手勾劃出國父紀念館起翹的天際線,每道線條背後都有著科學精算的力學推敲,也承載著現代建築為臺灣開拓人文美學的新寓意。龍部長表示,國父紀念館是臺灣人成長的共同記憶,小時候在公園裡追風箏,長大後在紀念館看展覽、欣賞表演,恢弘的建築風格深深烙印在臺灣人印象中,「國民氣質受到建築空間所陶養!」,龍部長很高興有這樣機會能當面向王大閎先生致敬。

龍部長表示,當我們看待建築發展史,眼中不能只有包浩斯、葛羅培斯、或是某某主義,「更應該注意自己泥土上的花朵」。文化部很早就注意到王大閎先生作品的重要性,透過史料蒐集、展覽、建築圖稿徵集,保留臺灣經典建築的第一手文件,深具意義。王大閎先生的重要作品,有的已經具備文資身分,有的則由建築界、地方政府推動保存中,文化部會提供相關協助,維繫住台灣土地上值得留存的記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